北京新闻

改善水源环境 确保饮水安全

来自:福建日报 作者:北京要闻 访问量:1237

  15日,福建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就“加强水源保护”召开专题协商会(上图,本报记者 关建东 常刚 摄)。

来自16个界别的福建省政协委员出席协商会,福建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添根介绍了该委2011年开展“加强水源保护,促进饮水安全”专题调研情况,7名委员就如何加强水源保护积极献言献策。副省长倪岳峰,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邓力平出席会议,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祖可主持会议。省环保厅、省水利厅、省住建厅、福建省卫生厅、省农业厅等5个省直部门负责人现场与委员们展开互动交流。

保护饮用水源地

  让百姓喝上放心水

“尽管福建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,但一些水源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,工业污染、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面源污染还比较严重。”福建省政协委员、南平市副市长陈美琼说,“水源地水环境污染,问题在水里,根子在岸上,关键在机制。”为此,她建议,要改变“上游地区负担,下游地区受益;贫困地区负担,富裕地区受益”的局面,建立健全重要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。

福建省政协委员、民盟福建福建省委副主委林治良建议,严格控制闽江下游河砂开采,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工程建设。同时,积极开辟大樟溪作为福州第三水源,应对城区扩建、闽江南港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等问题。

“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,需要长期努力。”福建省政协委员、福建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丛澜认为,“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与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机制。地方政府应建立辖区饮用水风险防范体系,加强水源地日常巡查,建立完善水源地环境安全预警机制。尤其是要建立完善水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联动机制,确保福建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。”

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流域环境整治和水源保护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实施,全面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活动,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,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;加强环境监管及环境执法,建立环境污染突发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,提高环境事故处置能力。

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要大力宣传《水法》,提高全民水源保护意识;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和水资源质量监测,推进水库水源地保护,“十二五”期间再推进20个水库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建设,与环保等部门协作共管,共同推进水污染防治。

治理农村环境污染

  建设更优美家园

“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分散、处理率低,影响水源周围环境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禽畜规模化养殖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日益加剧。”福建省政协委员、厦门市第一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主任李滨认为,推行“三集中”,即农民向社区集中、企业向园区集中、土地向农庄集中,是解决农村与水源周围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。同时,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,推进农村生活垃圾“户集、村运、镇运、县处理”的无害化处理工程;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,重点抓好福建省“六江两溪”流域水环境整治,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。

福建省政协委员、龙岩市政协副主席李新春认为,治理养殖业污染,先要划定养殖区,做好规划,将养殖规模控制在环境容量内。同时,推广科学有效的养殖技术和治理技术,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投入,强化乡镇环保执法力量,保护水资源。

“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垃圾、污水等环境卫生问题,将其摆上议事日程。”福建省政协委员、福建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黄世峰建议,“集镇、村庄应制定完善保洁制度,建立日常管理长效机制。每个县可选择若干个乡村开展污水垃圾整治的试点示范工作。增加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资金投入,加强农村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。此外,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教育,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。”

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坚持一手抓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,防治水污染;一手抓城市供水管理,确保饮水安全。要继续强化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,有条件的县市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运行模式;继续抓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,推进试点镇污水垃圾项目建设。

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推动重点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,要控制养殖总量,推动“空间转移”,推行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生态化养殖。同时,多管齐下,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,促进水源环境改善。

副省长倪岳峰在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说,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源保护工作,把水源保护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,各相关部门采取许多切实有效措施,积极推进水源保护工作,水质状况总体较好。

倪岳峰表示,委员们发言切中要害,数据详实,要把委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意见,认真加以研究落实,切实改进工作。下一步,省政府将加强依法划定和管理饮用水源地的工作,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;加强水环境整治,把水源保护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,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,加快城乡生活污水设施建设;提升水环境的监控能力,完善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机制,加快城市备用水源建设;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突发事故预警和应急机制,健全完善水源保护机制,特别是生态补偿机制,进一步完善考核问责机制等,做好水源保护工作,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。

相关阅读